《圣经的故事》读书笔记

圣经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从1913年起,房龙开始写作历史书籍,1921年他以《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风靡世界。直至1944年去世,他一气写了20多部作品,他以人文主义的眼光,通过睿智的语言将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几乎全部复述了一遍。他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博士,可是他并没有把历史学限定在少数专家的领域中,他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历史写成人人能懂且与人人相关的东西。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文明的开端》(《上古人》、《古代的人》)、《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美国的故事》、《地球的故事》(《房龙地理》)、《人类的艺术》、《宽容》、《与世界伟人谈心》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写作风格,质朴而诚恳,并能够以相对冷静客观的态度把整个圣经故事或者说历史娓娓道来。下面是对本书所做的一些摘录:

《旧约》中有关“创世”的那些故事,是在摩西死了一千多年之后才写成的。当时,犹太人已接受了“一神论”的观念,并把上帝看做唯一的神祗。对上帝存在的任何反驳和怀疑都将带来杀头之祸,或遭流放之运。

据犹太人说,汉姆后来到了非洲,生育、繁衍了许多黑种人。也许正是出于这个缘故,犹太人才对黑人抱有深深的偏见和蔑视。

很难在犹太人的这些历史记载中找到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不过在犹太人历史的整体画卷中,有一个场景总是幽灵般的反复出现,让我们记忆深刻。这幅场景就是作为一个牧羊群体,他们总要为寻找新的牧场而不停地流浪、漂泊。

人性恒常,世代难改。三千年前的犹太人和今天的我们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在埃及时,这些犹太人因为受制于人而郁郁寡欢;现如今,他们逃离了奴役,获得了自由,却依然牢骚满腹。

犹太先知不仅是犹太人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是整个犹太民族国家良知的具体体现。当几百年后,犹太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遭遇亡国之运时,由五十个犹太先知树立起来的国家良知却岿然不动。它是以色列人和犹大人贡献给全人类的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世人。

若干年之后,流放于巴比伦的犹太人回顾这段历史时,他们往往只提及所罗门掌权时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把所罗门说成是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所有领土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统治者。实际上,他们故意遮蔽了历史的另一面。他们没有提到,当年的犹太人在所罗门的独裁统治下忍受了多少的剥削和压迫;他们没有提到,为了修建王宫、圣殿、米罗的要塞、耶路撒冷的城墙以及所罗门加固重建的三个边塞,那些犹太人要承担多重的赋税;他们没有提到,那些犹太人对于参与这些工程没有丝毫的热情,相反,他们时刻在谋划着起义和反叛。

从建国伊始,犹太民族便是一个神权政体的国家

原始人类,其生产工具和认知能力都不发达,因此只能听任自然力量的摆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求助于那些神圣的祭司,因为只有祭司才能使他们免受神的惩罚。祭司的地位如此重要,祭司的权力如此巨大,任何拥有这一职权的个人和社会阶层当然都不愿放弃它。于是,当一个国家的统治形式由神权政体向单一的君主政体转变时,冲突就会出现,战争就不可避免。

世界上有这么多民族,而对神权政体的统治形式顶礼膜拜到不容更改地步的,则只有犹太这个民族了。

考古学家对部落歌谣展开了耐心而细致的研究,以期能从中发现了解耶稣的线索。 高尚的、愚蠢的和丑恶的人们,为那些似乎毫无怀疑余地的原文出处、文句、章节等问题,都被卷入了论争的漩涡中。 实际上,这些无休无止的争论没有任何的意义。最智慧的也许还是那些使徒,他们既不写书,也不争论,更不会一个劲地胡搅蛮缠。上帝给予他们的,他们便欣然接受,简单信仰,心中常怀感激。

在这些人看来,救世主就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严厉的法官,一个帝国复仇者。他会引领他们建立起一个伟大的犹太王国,让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臣服在他们的律法之下。

然而,在耶稣淳朴的心灵里,却不存在这种世俗的想法。他认为不会再出现另一个参孙,骑着一匹大黑马,挥舞着长剑,率领无敌军队,去征服那些不赞同法利赛宗教观念或不信奉撒都该派政治理念的人。

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于心灵,而非取决于一切外在的环境。不可否认,这是希腊哲学家们作出的重要发现,然而,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从未超出过特殊的小圈子,它们仅局限于那些出身名门的绅士,似乎只有他们才享有灵魂永存的权利。

希腊哲学家们把思想囚禁在狭小的阶层,从不愿普及于大众。他们宁可对着小猫小狗讲解伊壁鸠鲁或斯多葛派哲学,也不会去搭理自己家的雇农和厨师。在他们看来,奴隶、穷人和其他种种处境凄惨的人,他们的存在是既定的,是现实秩序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来安排的,无法改变。

约翰对耶稣的理念似乎并不理解,实际上,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全然不同。就约翰来说,他的世界就是一个“禁”字。他恪守《旧约》(从西奈山的花岗岩里挖出来的)里的规则,着意于人们对自己罪行的忏悔,并用耶和华的愤怒和惩罚来威吓那些不愿悔改的人。而就耶稣来说,他的世界就是一个“爱”字,在他眼中,生命就宛如美丽的花朵,在柔和阳光的爱抚下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爱人如己”正是耶稣在人生的最后岁月所讲的全部思想的要旨。他呼吁人们互助友爱,不要争吵。他向来是个快乐而风趣的人,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欢乐,而非负担。他爱父母,爱兄妹,爱亲友。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追求简朴的快乐。他不愿做隐士,不喜欢用逃避的方式来拯救灵魂。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所有,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版权信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