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钱穆

终于把《国史大纲》这本书看完了,繁体、竖排,加上还是文言的体例,对我而言确实吃力,也真的只能是囫囵吞枣

书中开篇即有如当头棒喝,仅把其中一段于下: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说起来,我真正有意识地想去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的学习,其实乃是源于几年前的反日的风潮,(当时对于民族主义还特意找了本书看),虽然对于一些过激或纯粹YY发泄的言论并不太认同,但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评判还是开始有些探求的意愿。而上面所列,特别是第三,实在有振聋发聩之感。

此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单纯的罗列史实,而是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历史加以分析,从史料中寻找其发展的脉络。其中的分析,以我的水平实在也做不了更多的评价,仅把一些浅见列下:
1.  “封建”一词原本含义,秦实行郡县制度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实已结束
2.  周幽王是与诸侯在太室会盟时,为叛变的申国、犬戎所杀 ,”烽火笑诸侯”非实
3.  老子晚于孔子,孔子求教于老子乃臆造;
4.  中央政府的演变,由帝王私臣转而为国家之”公臣”
5.  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
6.  唐室以胡人带兵,遂有安史之乱。肃、代之后,政府仰仗东南财赋,中国之经济中心转为长江以南。
7.  宋代冗兵冗吏,中央积弱。王荆公与司马温公之争,背后有南方读书人与洛、蜀、朔君子的差异。
8.  洪武废相,中国传统政治更趋恶化。
9.  元、清部族政权,清之中央集权甚于历朝。

至于其他的, 如宰相与皇帝分权究竟算何种进步, 确实还有些疑虑。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所有,转载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版权信息。

《国史大纲》》有1个想法

  1. Pingback引用通告: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读书笔记 | Return To Innocenc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