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窄带电力载波(PLC)技术相比,宽带电力载波技术在稳定性、传输效率、数据安全性、组网能力等多方面具备优势,是近几年才开始商用的一种新兴电力载波技术,也是将来智能电网的主要承载技术"
- some discussion about the phase selector verilog-A model
- "计量演进的速度非常惊人,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准备,预见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和挑战。除非设计人员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否则我们将无法提供既能够满足未来需求又能塑造未来世界的产品。一个巨大的挑战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和其它问题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关于输出阻抗的仿真
关于电路的输出阻抗,一般可以用spice中的.tf语句在仿真中加以查看,但.tf仿真一般只有输出阻抗在dc或者说零频下的值,那么要如何来查看输出阻抗的频率响应?
其实还是按照计算输出阻抗的方法,在输出节点加上一个ac=1的交流电流信号,通过ac分析来看此节点的电压,实际就是输出接点的阻抗。我们可以以之前谈到的关于super-source-follower电路为例来做些讨论。
下面左图为super-source-follower的电路,我们通过如下的spice语句定义其激励源(包括直流的输入电压和ac的交流电路)
vin in 0 1.25
iout 0 out ac 1
.ac dec 100 10 10g
这样通过smart-spice的.ac的仿真,可以得到如右边所示的阻抗特性,与之前对super-source-follower的分析一致,高频下反馈环路增益下降导致阻抗的上升,之后应该是寄生电容的影响
links for 2011-04-26
- some discussion about 1/f noise in bgr
- "LTE时代来临是否意味着TD-SCDMA时代的终结?TD-SCDMA将去向何方?在即将展开的这场新的竞争中本土芯片厂商的优势是什么?"
- some discussion about ldo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的统计,全球半导体制造产能将近有三分之二是位于地震带,包括超过九成以上的晶圆代工厂产能。"
共模反馈笔记
咳咳,为了坚持更新,贴一篇以前对全差分运放的共模反馈的小结..
关于全差分放大器
对于全差分放大器,一般可以得到更大的 swing (由于差分信号),同时可以实现对共模干扰、噪声以及偶数阶的非线性的抑制;但其需要有两个匹配的反馈网络,以及共模反馈电路
顺便提一下,对于全差分的折叠共源共栅(folded cascode)放大器,需要注意
- 转换速率(正向与负向)对输入对差分对的尾电流源和 cascode 电流源的考虑
- 非主极点的位置–输入对管的 drain 节点(注意全差分没有镜像极点的问题..),如果考虑 PMOS 输入的结构,将会折叠到 n 管的 cascode,从而减小此节点阻抗,提高此非主极点的频率;但是 P 输入结构亦有其问题,如直流增益和 cmfb 电路的速度(考虑 cmfb 控制的为 cascode 的 pmos 电流源)
关于共模反馈 CMFB
从反馈环路来看,共模的稳定问题来源于闭环的共模增益:由于输入差分对的尾电流源的 local-feedback,通常共模增益较小,导致运放无法控制其输出共模点;通过 CMFB 共模反馈电路,可以提高共模反馈环路的增益,以稳定共模信号。
设计CMFB需考虑补偿以减小环路的稳定时间(settling time)和提高稳定性。
links for 2011-04-19
- "worked practice problem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CMOS Analog Circuit Design."
- "Broadcom Corp., Micron Technology Inc. and the new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jumped into the top 10 chip rankings for 2010, according to Gartner Inc. "
关于 Super Source Follower
最近看到有关于 super-source-follower 的一些讨论,其实以前也大致翻过些相关的内容,基本还是Gray&Meyer 的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书中的东西了…
基本的原理理解
下面左图所示为基本的源跟随器 source-follower 的电路,我们可以考虑作为voltage-buffer,此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负载(特别是低阻时)抽取电流,使M1流过的电流不再恒定,Vo不再完美跟随Vi。
故此可以考虑增加一电流源I2(如下面右图)来控制M1的Ids,考虑到同时连接两个电流源在实现上的问题,通过增加M2管来解决,这就是下面右侧所示的super-source-follower的结构 (有些文章中也把cross-couple quad结构的class-ab输入电路称为super-source-follower,在这里需将他们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