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专业|IC-Design

集成电路

Analog Layout Basis – 1

Analog Layout 相关小结
Ref: IC Mask design –Essiential Layout Techniques

不同于 Digital IC Layout, Analog IC Layout 主要不在于 size, 而在于集成电路性能的影响 (matching,speed…)

通常 Layout 前考虑的问题:

  • 电路的功能
  • 电流大小
  • 是否有匹配要求
  • 其他要求

具体例子:

  • 电流大小决定连线的宽度的选择,同时决定 device 是否合适(单个 finger 所能 handle 的电流大小是否适合,若无法修改 w/l size,可以 flatten 这个 device,修改成 custom device 来满足电流要求);
  • 电路工作的频率,决定是否考虑寄生元件等

继续阅读

学习一下vi

一直以来对linux都只是在x-windows下面跑ic51,于linux的命令使用之类也就是开始装系统的时候看看,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太在意。前些天因为改机器配置的关系,跑到命令行模式,才发现这些还是蛮有必要学学的,就从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编辑vi开始吧.

下面是找的一些资料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 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 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继续阅读

DRC rule

粗略看了下,似乎 Dracula 得把 layout 导出为 GDSII 才能做,所以还是决定用 Diva,这样在 Virtuoso 中可以直接看结果的形式毕竟还是方便些。

参考了 Cadence doc 里面的 divaref ,在里面找了 drc rule 的例子,照着写了一份,跑起来还OK。

基本上语法都还比较简单,值得注意的就是 Edges 类型的布尔操作理解起来有点麻烦,不过因为有例子还是挺好学的。

update:  Dracula 可通过在 DESCRIPTION 中 SYSTEM = cadence 或 SYSTEM = gds2 来选择输入文件形式(cadence 格式或 GDSⅡ文件,对应其他选项也有一定区别)

关于pcell

开始打算用 Qcell(Quick cell)来做,在 Cadence doc 里面的 turbohelp 里面找到了些例子。但是因为用到的 MOS 管有的要用 T形栅或者H形栅来做 Body-tie, Qcell 好像没办法实现,于是还是得拿 Pcell 来做。

具体参考 Doc 里面的 celltut , 不过里面的例子似乎最后少了几步,又在 ChinaLayout 里找到些资料,对比了一下.

最后出来的 Pcell 都还OK,只是还有些小问题,好像 Cont 在做 repeat 时候没办法像 Qcell 一样做到居中对称的形式,不知道是哪没设好。

关于techfile

因为用的是自己实验室的工艺,所以 techfile 之类都得自己来做。参考的 Cadence doc 里面的 techfileuser & ascitechfile , 在 tutorial 里拿 cell_design 里面的 tf 和 drf 文件来修改。

techfile 里面的 class,现在用到的其实主要还是 The Layer Definitions、The Layer Rules 、The Physical Rules 、The Layout Editor Rules 这几个,只是还是有些地方不是太清楚,例如 streamlayers 里面 streamNumber 之类,对 MfgResolutions也有些迷糊,不过现在拿来用还没出什么问题,再看看吧。

至于 drf 就直接拿 tutorial 里的用,之后再在 GUI 里修改,好像还好。

炬力笔试

前几天去炬力霸王笔了,模拟的题目大概有5道

1.CMOS反相器的,似乎是将其作放大器用,加上电阻反馈的分析, 还是用电压叠加的方法做的

2.电阻、电容网络分析零、极点,就是写传输函数啦

继续阅读